当前位置:首页 >探索 >“一家人看场电影花了400多” 低价电影票为何难觅踪影?

“一家人看场电影花了400多” 低价电影票为何难觅踪影?

2023-09-26 13:51:35 [综合] 来源:浪潮ipbs8400s进入rec-搜狗指南

原标题:“一家人看场电影花了400多” 低价电影票为何难觅踪影 ?

民生调查局编者按 :这里是家人民生调查局,见人所未见,看场调查民生之变 。电影低价电影关注你想关注的花多何难  、你没关注的觅踪 ,调查你想看的家人 、未看到的看场 。

中新网8月22日电(中新财经 谢艺观)《消失的电影低价电影她》、《八角笼中》、花多何难《长安三万里》 、觅踪《封神第一部》、家人《孤注一掷》 ,看场随着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低价电影电影上映 ,今年的花多何难暑期档口碑  、票房双收。觅踪

据灯塔专业版数据 ,截至8月17日 ,2023年暑期档总票房超177亿,打破中国影史暑期档最高票房纪录  。但在电影票房“节节高”的同时,关于电影票价的吐槽也不绝于耳 。“电影票价为何这么贵”“19.9元一张的电影票怎么不见了 ?”

消费者提供的电影票价截图。

“一家人看场电影花了400多元”

“上个周末,在家附近的影城买了两张《封神第一部》的电影票,花了100多块 。”生活在北京的小玉常趁着闲暇时间去影院看电影。她记得以前国产电影票并没有那么贵 ,“但现在几乎每张都要50元以上了。”

上涨的电影票价困扰着不少人:“七八十元买一张电影票 ,一家6口仅看场电影就花了400多元 。”“前两年 ,还能一百块买三张电影票 ,如今票价都要40多了。”

这些年 ,电影票价具体涨幅情况如何 ?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,截至8月20日 ,2023年的平均票价达到42.7元。对比历年数据 ,电影票价总体呈上涨态势,且自2021年进入40元区间后,连续三年票价有所上涨。

另外,相较二三四线城市 ,一线城市票价明显较贵 。继2022年冲上50元大关后 ,2023年,一线城市平均票价达到51.9元,二三四线城市近两年则涨至40元以上。

展开全文

截图自灯塔专业版APP。

虽然平均票价已达到四五十元,但在实际购买过程中 ,不同影院、不同时段的票价差距也较大 。

以北京为例 ,中新财经搜索近期热映电影《孤注一掷》在不同城区影院的票价 ,最高能达到81元起,最低仅需30元;同一影院的热门时段价格比冷门时段亦高出不少  。

截图自某在线票务平台 。

另外,一些影院的观影区会划分多个区域 ,以设定不同的票价,这也将票价拉得更高。一位消费者就提到,看电影如果想坐中心区域 ,需要花费70.9元 。在她晒出的截图中,即使是普通区域 ,票价也要50.9元 。

“区域座”也引发一些人的不满,“以前只是分普通厅和VIP厅,现在连一个厅都要分区收费了 ,这是在向演唱会看齐吗 ?”

19.9元的电影票为何不见了 ?

目前的电影票价 ,让众人怀念起曾经电影优惠券“满天飞”,一杯奶茶钱就能看一部电影的日子。

为何票价会从曾经的一二十元,上涨至如今的四五十元?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,网络平台补贴的减少是原因之一 。

据了解 ,电影票价包括最低发行价 、影院溢价、服务费等部分 。在片方明确发行价后  ,各个影院在不低于发行价的基础上,根据运营成本、观影人次、票房走势 、周边竞争影院票价等市场因素,机动调整形成最终票价 。

但曾经,由于互联网资本大举进入电影市场 ,各大票务平台开启票补时代 。9.9元的电影票、免费观影券的出现 ,让人们争相涌入电影院 。

2015年,票补竞争一度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  。当时 ,时任微影时代CEO的林宁曾表示 ,全年各方累计砸入了40亿元票补 。

但度过激烈的竞争阶段后 ,各大票务平台发现 ,一味“出血”并不能维持太久。2018年春节档,各大片方联合提出 ,限制“票补”力度,全国影院票价不得低于19.9元。同年,有消息称 ,有关部门取消第三方和影院自有渠道的线上票补 。自此,票价逐步回归正常。

资料图:观众走入放映厅 。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

在魏鹏举看来,近年来 ,电影票价的上涨还受成本因素的影响。“就片方而言,制片成本高企;就影院而言,需要弥补此前的损失,以及承担人工、房租等直接成本 。”

“服务费的收取也增加了购票支出 。”魏鹏举补充道。一位网友晒出的票根中,显示服务费4.5元 ,影厅服务费5.4元  ,仅这两项就高达9.9元。

此前 ,就有业内人士透露,很多县级以下影院不守规矩 ,除服务费外还加收技术服务等费用 ,这部分费用不参与分账,是推高票价的重要因素。

另外,部分影片最低发行价偏高 、影片时长增加致使排片场次减少 ,亦迫使影院提高单场票价来对冲影响。

盈利与消费者接受度之间该如何平衡 ?

成本上升等因素下,片方 、影院需要提高发行价、电影票价来维持运营,但上涨的价格还是让不少观众感觉“吃不消” 。

之前有媒体做过一项调查,43.3%的观众可接受的电影票价为31-40元 ,平均票价超过50元的接受度仅为7.6% 。

去年春节档,电影票价居高让许多有观影意愿的消费者望而却步时  ,中消协就曾指出,社交媒体中“史上最贵春节档、票价贵到离谱”的舆情热议背后,是正在逐渐升温的文化消费诉求一定程度上被压抑和阻滞 。

中消协还表示,寻求影院赢利路径依赖与消费者合理承受范围之间的平衡,寻求产业长效健康发展与文化消费提质升级间的良性互动,需要相关行业、相关部门不断研究、持续探索。

那相关部门是不是可以对票价进行监管?

记者注意到,2012年2月 ,原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出的《关于进一步规范电影市场票务管理的指导意见》(征求意见稿)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中曾提到,普通影片的影院挂牌价格不得高于当地指导价格。3D 、巨幕、VIP厅价格可适当上浮 ,但建议最高不得高于指导价格的50% 。

不过后续这个《意见》并没有正式公布  ,影院在实际定价过程中也未按此执行 。

而在魏鹏举看来,与其加强票价监管 ,不如适当给予消费补贴,同时 ,推动供给端竞争发展 。

上海交通大学教授、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李建强则认为 ,电影票价是电影产品的性能值与价格值的体现  ,因此决定票价的不应仅仅是供求关系 ,而更应是电影的价值。

“因此,调动一切相关元素、资源和场景 ,让观众在电影鉴赏过程中获得感同身受 、不虚此行的确切感受,就成为弥合价格和市场 、消费与体验之间缝隙的最重要 、最为关键的要素 。”

你觉得一张电影票合理的价格是多少?(完)

(责任编辑:综合)

    推荐文章
    热点阅读